2008年10月,“神舟7”号发射升空。中国航天员进行了首次出舱活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
重要又复杂
太空行走是载人航天活动中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它主要用於维修航天器和大型航天器的太空组装。通过太空行走,美国人曾修复了“天空”实验室何“哈勃”望远镜等重要航天器,苏俄航天员则修复过“礼炮”号空间站,还组装,维修了“和平”号空间站。目前正在建造的国际空间站正是由航天员出舱活动在轨组装的。
出舱的门户
气闸舱是航天员出、出舱活动的门户,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在打开舱门时防止场内的气体泄漏,二是在航天员出舱前对大气压力进行调节。载人航天器的气闸舱一般有两个舱门:与座舱相连的内舱门和通向太空外舱门。航天员出舱时先进入气闸舱,关闭内舱门,把气闸舱内的空气抽入座舱里。当气闸舱内外空气压力相等时,就可打开外闸舱进入太空了。航天员返回气闸舱时按相反的顺序操作。
行走护身服
在出舱活动中最重要的装备自然是舱外航天服。舱外航天服的最里层是衬里,往外是液冷通风服。它由尼龙性纤维和穿在上面的许多输送冷却液的塑料细管制成。再往外是加压气密层和限制它向外膨胀的限制层。最外层是防护层,它有防辐射、高热、磨损和保护内部各层的功能,还有连接其他装具的接口,以便与“脐带”、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和载人机动装置等连接。
两种出舱法
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的方式有“脐带”式和“自由”式两种。世界太空行走第一人列昂诺夫采用的就是“脐带”式。他通过一根类似“脐带”的绳索与载人航天器相连,以防止飘浮得太远而回不来。“脐带”还能提供生命保障、电源和通信等。但现在航天员太空行走时,已经背有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了,“脐带”大多只起保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