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结束的钟声即将敲响,人类就要迈入千变万化、不可预知的21世纪的
长廊。如何面对这纷繁芜杂又飞速发展的新世纪?我们人类应如何操控自己未
来的命运?而我认为——科技与人文,比翼齐飞
科技与生活,在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刷新。已经改变的,定然还会不断改变。回眸远去的美好,我们是否从心底呼唤回归?
假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穿越到今天,面对功能强大的小小手机肯定会瞠目结舌。一如当年的世界震撼于他的小小电灯泡。曾经改变人类文明进程和生活方式的巨人,今天亦将被手机改变。
科学发明是一把双刃剑,“曼哈顿计划”成功了,核武器诞生了,广岛长崎抹平了,爱因斯坦却忧心忡忡: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打,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会是用木棒和石头打。手机让人遍知天下事,即时互动,视听无敌。同时,那些垂帘听雨、泪眼问花、剪烛挑灯的美好情怀正在远去,自然环境和心灵家园都已改变。
爱迪生用灯光荡涤了黑暗,都市成了不夜城,但泛滥的霓虹灯进而演化成“光污染”,人们从渴望进城到开始逃离。手机和计算机消除了空间的距离,消灭了鸿雁传书的企盼,天长日久,囿青春于斗室蜗居,产生了大量宅男宅女,诞生了许多热衷于漫游于无边网络的寂寞孤魂。
未来——还有天然绿树制造的木棒吗?未来——还能收到满纸思念的墨迹吗?这是一个问题。
所有的古典都是曾经的繁华现实,所有的流行与惊艳也正在沉淀为明天的古典。不变的,是人对尊严与幸福的不懈追求。手持手机的我们,更需要真实的心灵触摸,更需要发烫的脸颊相拥,而不仅仅是虚拟世界的聊天种菜。
生活在高科技朝代,手持华丽手机,当然是幸运的。但在高像素、高品质、一款比一款精美、一代比一代功能强大的手机面前,要内守本真,外听天籁,不为物欲所迷,留住以人为本的情怀,是很不容易的。
爱迪生的发明是伟大的,乔布斯的创意是伟大的,但更伟大的是现实生活和心灵的塑造。用方寸手机闻天下事,观天下景,固然十分新鲜惬意,但我们的现实生活,须得自己去寻找、去观赏、去体验。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心灵,回归现实生活,才会更加真实亲切,更加温暖恒久。吃不腻的是粗茶淡饭,最真的是自然的笑脸,最美的是妈妈的唠叨。高科技为人所用,才是符合人性的最佳选择;被物欲控制灵魂,让人性膜拜于科技产品,是物奴,是异化。
我们在从高新科技那里得到许多美好的同时,要学会放下某些东西。否则,终将被科技异化。有为获得高新技术的创世而的疯狂付出,就绝没有对人物是非的缅怀之心;有听蝉观荷的盎然意兴,才会有一叶知秋的颖悟和智慧。
我们的世界,需要两种力量并存:科技文明与精神家园。一切发明创造,始于人、归于人,服务人、幸福人。假如让你放下享受“美好生活”去游名山,闲沐山风,坐观溪水,静听花开的声音和自己的呼吸,乐之醉之,舞之蹈之,你愿意吗?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如今科技使我们身在家中便可以闻天下,可以悦身心,可以推进社会的民主自由。但科技不能生产春天,真正的春天在脚下的大地。手机里的春天是虚拟的,无论声音多么逼真、图像怎样PS。
爱迪生解决了视觉的光明,但还有心灵的蒙昧;乔布斯设计出非常人性化的手机,但还有人性本身的干旱需要自己一生不断灌溉;书写系统解决了沟通的标准化,但你的手迹更能体现你的心声。你的亲人,更希望拉着你的手,感受你真实的肌肤暖凉;更希望面聆笑骂,倾听你的喜乐感伤。科技在日益进步但在社会之中也使得人类的日常生活快速扭动。但——科技应与人文,比翼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