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路孔者,国之少也。
寻文字着作、历史史书似乎见不到“路孔”这两个连字。然,我却今生有幸深深的理解了一次路孔镇。
路孔镇是一片古老的遗居区。其古老的年代大致为宋朝始,至今止。整个小村镇的集市房屋建筑、民俗风情大体保留了古代的风格,这与传言的着名人文名胜、古迹略有区别。古村镇的面积不大,小汽车站前行弧形石阶窄路约百米,有一较工整的邮局,或可知道,这工整的邮政局应该是这一古镇的唯一最让人思念得以以现代的方式清晰表达的地方了吧!想那远离家乡的学子、民工给家中亲人邮寄思念的时候,想那家人接收、邮寄思念的时候……那种总让人冲动的落泪感觉总是涌起!
沿着石阶前行会有个丁字路口,左手边的石阶是和小汽车站相连的,右手边的道儿则是正街。迎面的侧偏位置是一家古药铺子(请老人应许我这样称呼)。门脸装饰,古色古香,清幽淡雅,阵阵药香丝丝入鼻。近点细观:铺子正堂一张大黑色的案子,案子上笔墨纸砚全,算盘、小称、药具……一字排开,偶有散药颗粒、未完书、画。案侧壁板墙上皆书法装点,案后是药架格子,案与格间是把老的发黑褐色的椅子,多有一老者端坐,老人面有浓须、须皆白,书法绝佳,且不吝赐。老者姓名不详。前行百十米的道路石阶旁还有几家药铺,但已经现代化了。
行不过三十米便要遇到一家茶馆,没有字号,平日里茶馆都是闭门关窗,只待逢场(场:集市。这里一周一次场。)才开门大吉。茶馆由一老妪和两个小姑娘大点上下。老妪行动还算自如,打水提茶,收取场桌费用,帮忙做送小菜点心。两个小姑娘面貌清秀、白净,语言机敏动听,十六、七岁的年龄,大的是姐姐,小的是妹妹。当年听姐姐说她已经高考结束了,妹妹还在初中读书,父母都在市里打工。姑娘满脸的青春、活力。偶有一次机缘巧合,竟目睹了两个姑娘与一群赶场人打牌的场面。甚是好奇。闻知:当场桌没有被占满或者却一的时候,她们便要上桌。她说的时候语言一样是动人心扉,有一股子灵秀味儿。知道这个小镇是临江水的,也知道人临江水生秀气可人。今天有缘亲历了。
小镇是有江水的。听这里的长者讲这里的水是与长江的水连通的,这里的水位可以控制长江的水势。老者讲了很多,大致的表达就是他们这里的江水比长江的水更有故事、更伟大、更神奇。老爷子激动的说到最后还要做我的义工带我去他们这里最年长的老人家里看历史记载。大凡说是历史资料的都是学究的管辖,我也就婉拒了。谢过老人可以自己去江边看。
江水就在石阶街道的左排房屋后面,站立街心静听可以闻知江水的欢笑。其宽不过两百米,有石桥连接,长不能尽头尾。沿桥过对面,有依稀人家。听说有小学校,但没能亲见。
路孔镇位于四川边界,属重庆辖。听村言知这里也是政府的保护区域。后来返回的时候巧过村口,读石碑方知其村人言语真实。
通走路孔多少有些累意。坐在通连江水的石头上思想仿佛一下被牵引到了古镇的起始点。想来建设着这石头桥的人也是满腔报复之辈,要在这个连通两块土地的石桥上体现自己的远大报复,却不知随着自己年岁的增加,石桥水垢的增厚,自己还是个孤苦的自己,想知石桥定然是没能给这位伟大的修筑者带来政绩,不然这个拥有着它和被连通着的两块土地的古路孔镇也不会就这么的沉寂千年吧!人终究是要走的,然而他有生之年修筑的没有能捞到功绩、称赞的石头桥却是硬硬的等到了今人的抚慰。石头桥内尽头的一宗大宅院子是旅馆。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宅子主人说的一句话:修后院儿石桥的人早把自己融化到石头桥中了。是啊!人没了,然而属于他的石桥尚在;十日久远了,然而报复之精气依然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