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风起沙扬,听到驼铃儿铛铛作响时,总让我联想到西部。
“西部”这两个字,内涵颇丰。而让现代人首先想到的,是她的荒凉贫瘠与落后。我却不对其认同,我有我理由!
古时的西部是文明,开化的。这里人类活动的历史十分悠久。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就是从这里开始她黄色的历程的。
周穆王巡游西域,老子晚年也远涉流沙之西,游历80余国。我们的祖先对西部向往,憧憬。怀着这份憧憬,后代的张骞西去了。在西域,张骞打通了一条通向文明之路——当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的百越还在固守着野蛮落后的生产方式时,这里的许多民族,已拥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并建立了各自的国家。而且已经开始从事频繁的商业活动。西部正是我们祖先开拓进取精神的体现。
西部曾有过辉煌,是在隋唐时期。那时她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顶峰。她的农业发达,市井繁荣,风光无限……而这盛世在很大程度上,依仗西部的那条文明之路。挥鞭起程的驼队,伴着悠扬的驼铃声,载着传来的天竺的熬糖法以及建筑绘画艺术,还有中亚的胡椒,波斯枣,香料,珠宝等。中国的丝绸,瓷器,造纸术,冶铁术也从这里走向世界。
时间的汪洋不能湮没一切。西部也遗留着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其中叫人叹为观止的莫高窟,既没有王宫帝殿的森严华贵,也不及江南园林的清婉灵丽,它更多透出的是刚健,质朴,奇俊,豪逸的气息。就在这座戈壁荒滩的残址中,国际学术界专辟一门与人文史学并尊齐驾的“敦煌学”。这是前所未有的。
汉风豪壮,那时我们的祖先正开拓奋进;唐风伟俊,那时我们的祖先业绩辉煌。这是西部的气息,历史真正的韵味。
我认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无畏精神,决不亚于哥伦布寻找新大陆的勇毅。
这真是个天大的造化,对于江南,也对于……从此时起,民族历史的空气里开始飘荡丝竹管弦的清丽,吴侬软语的温婉。
后世帝王再不敢涉足西部,暖风熏透了身体,怎能禁住那里的寒冷?接下来的统治者也非没有收拾起那破碎的“雄图”,但那是需要加固的,明长城便是例证,它比秦汉的长城更为坚固,因为其作用也更重要了——它除了保守封疆外,还固锁着民族的未来。
展望历史,近观现代。
西部的人们的优越感消失了,变得只会摹仿暴力影片中扭曲的英雄形象;只能用“前卫”来体现领略了国外人们张扬不羁的飘逸自信后的自惭形秽。
今天,我们在那片黄土地之外游离了好久,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