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条河,北接京杭,南通钱塘。它的历史最悠久,底蕴最深厚,居民最集中。那就是见证了杭州的千年兴衰的中东河!上城区作为杭州的老城区,经历岁月变迁,承载了厚重的的文化遗产。这里的一树一木,一房一瓦,一巷一井,都是丰富的文化遗存,犹如散落的明珠,熠熠生辉。
里沙河—盐桥河—中河,
菜市河—东运河—东河。
名字的变化,让这两条穿城而过的兄弟河,如一双宁静的明眸,亲眼目睹了杭州千百年历经的沧桑、美丽。历史的暗香在时间中慢慢流逝……
我读了《中东河》这本书,是上城区为深入挖掘上城的历史文化内涵,该区今年特意邀请文史专家编写了《中山路》、《中东河》和《名人名居》历史文化系列读本。该系列读本详细介绍了中山路、中东河以及胡雪岩故居、隐庐、绿楼等名人名居的历史渊源,以小见大折射出上城的人事和时代变迁。
讲中东河附近的风景、风水、街道、故居这些里我最喜欢望仙桥上众仙过这一篇,它讲了望仙桥的传说:
早先,杭州鼓楼附近有一座无名的小石桥,桥边有个专治烂疮脓泡的外科郎中。他宽宽的额头,粗眉毛,高鼻梁,阔嘴巴,黑脸上长满络腮胡须;两腿生了烂疮,一脚高一脚低的,是个翘拐儿,他在桥边撑一柄大布伞,摆一只破药箱,白天坐在大伞下行医,夜晚就躺在药箱上困觉。
起先,人们看他这副外相,都不信他真能治病。后来,有一个烂脚烂了三年的人,到处治不好,想碰碰运气看,就到大伞下面来找他医治。不料他给了一张狗皮膏药,三天工夫就把那人的烂脚治好了。消息传开去,这一来,他的名气很快就轰动了杭州城。大家还送他一个外号,叫他“赛华佗”。杭州好些挂牌的“高手名医”和药铺老板气不过,就聚拢来商量,大家凑一千两银子送给知府,要求把赛华佗赶出杭州去。
知府受了贿赂,便差衙役去把赛华佗抓来。
知府把惊堂木一拍,喝道:“混蛋!见了本府怎不跪下!”
赛华佗冷泠地回答说:“我是个跷拐儿,膝盖骨硬啦,从来不跪的。”
知府又一拍惊堂木:“你叫啥名字?从哪里来的?”
赛华佗说:“我没有取过名字,不过杭州百姓送我一个外号,叫我赛华佗。从哪里来,我倒记不灵清啦。”
知府眼睛一转,就哈哈大笑起来:“好一个赛华佗!亏你自己说得出口!你既有赛华佗的本事,为啥不先把自己的烂脚治治好呀?”
这时,知府只觉得背脊上有什么东西在爬动,痒得难熬,急忙伸手到衣裳里去摸,却摸不到什么。赛华佗一下举了好多例子,好好讽刺了知府一顿。知府被赛华佗问住了,回不出话来,就把他关进死囚牢里去了。
知府退了堂,觉得背脊上那地方痒得更厉害了,过了半个时辰,就变成一颗疔疮,疼得他滚在床上大喊大叫。知府疼不过,只得差人到牢监里去把赛华佗叫来。赛华佗看过知府背脊上的疔疮,就给他贴上一张狗皮膏药。
哪知过了一夜,知府背脊上的疔疮不但不见好,反而越肿越大,烂得流脓流血,隔着三重大门都闻到臭味。知府差人到牢监里去把赛华佗抓来,大吼道:“我背脊上的疔疮疼得更厉害啦,一定是你在膏药里放了毒!”
赛华佗揭起膏药,细细看了一回,皱皱眉头说:“这疔疮叫做‘穿心烂’,是无药可救的。因为你平常做事太狠毒,不讲良心,所以得了这个毛病,和我的膏药毫不相干!”
听赛华佗这么一说,知府又是气又是急,说要砍赛华佗的头!过了一会,他上气不接下气,翻翻白眼,就呜呼哀哉了。
师爷照着知府临死吩咐的话,给赛华佗安上个“妖道惑众”的罪名,押赴刑场问斩。
赛华佗被押上刑场的时候,走过他撑大伞摆药箱的小石桥。周围的老百姓见他受了冤枉,都围拢来,赛华佗朝大家说:“乡亲们啊,官府老爷硬要送我归天去,我不走也得走啦!”说着,一纵身跳下桥去,“扑通”一声,河面上水花四溅,漩涡儿咕噜噜转;忽地冒起一股青烟来。赛华佗站在空中朝人们点头招手,随着青烟一直飘上天去了。
人们都说,赛华佗是个神仙。大家忘不了他,四时八节总有人要到这座小石桥去盼望他再回来给大家治病。时间一久,这座小石桥就被叫成“望仙桥”。
这篇是最有名的,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传说。
《中东河》里还讲了很多杭州的历史,像一本记载了杭州千百年的历史书,很值得大家看一看,希望大家去了解了解杭州的历史,品味历史的韵味、沧桑、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