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对毛岸英很陌生,我想不光是我,还有更多的青年以及大部分的中年甚至老年人。通过电视剧《毛岸英》再现了一个鲜活、阳光、热血的真实的毛岸英。他似乎真的再一次回来了,回到祖国人民的心中,他的英明再一次被历史和人民深刻铭记。
电视剧《毛岸英》很成功、很轰动,每一个夜晚我几乎沉醉其中,看到动情处,眼眶里含着泪水。在亲情面前,主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已成峥嵘岁月里短暂的一瞥;父子之情、儿女情长、念故思乡之情贯穿其中。当毛岸英再一次回到故土见到多年未见的外婆,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千言万语都在那一汪汪的泪水中。战争使得人们离井背乡、妻离子散,当重逢之时无比激动、心依然还在隐隐作痛,无法抹去伤痛的回忆,也无法释怀母亲最后的音容,那一汪汪默默的泪水中,有着太多的回忆,有着错综复杂的情感。“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这是主席的自责与内疚,没有太多的表达,唯有无声的哽咽与抽搐。
当电影《三毛流浪记》出现在银幕,把岸英的思绪带到了当年流浪在上海,贫穷、被打、捡破烂的生涯当中。弟弟由于酷爱音乐才站在富人家的屋檐下听得入情忘我,却受到了紧紧跟随的“看守”的拳打脚踢。当岸英第一次知道了讲故事还能挣钱,就高兴地对弟弟说:“弟弟!等哥挣到了好多钱就给你买一架钢琴。”钢琴最终是不是能买成,已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就在一个“情”字以及“奋斗”二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岸英在上海也交到了一群真正的穷朋友,虽都是流浪儿,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忠肝义胆、肝胆相照。岸英换上了新装去苏联告别之前,还不忘那些穷朋友,给他们带上最后一份热乎乎的包子。我想即使岸英穿上军装,在某年某月某日之时,见到了当年患难与共的老朋友,他依然是他当年的表达,他不会变,因为他是主席的儿子,是人民的儿子;更因为他以“报效祖国、承受苦难”为己任;更因为他如他父亲一样以民之苦难、为己之难。
刘思齐老人的一句话:“岸英是我一生的痛,也是我一生的骄傲。”她就像是《泰坦尼克号》中的那位落幕之时的老人,追忆着海枯石烂的情感。在她风烛残年之时,一部《毛岸英》再现了当年的所有真实事件,这也是她的愿望:“让所有人知道,世界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人,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世界和平,献出了年仅28岁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这是对所有中国人的交代,也是对岸英在天之灵的慰藉。生命的鲜血不会白白流淌,历史正义的真相和功德不会被掩埋,一切终将水落石出。
电视剧《毛岸英》的播出,真正洗礼了这一代青年人。当“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渐渐消失的时候,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曾经有这样一个人真正做到了。当“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成为整个社会气候之时,“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是否已经成为空谈!成为被抛在荒郊野外的孤魂野鬼,害怕而且没人理会!我想从我们这一代青年开始,重新回过头来寻找曾经遗失的部分,寻得并且好好珍藏。我们应该有滚烫的热血、艰苦奋斗的精神、阳光灿烂的面容、鲜活的生命、坦诚的性格、宽阔的胸膛。这一切都在毛岸英身上集中体现,我们必将以他为榜样,再一次掀起一场精神文明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