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大清洁的日子,来,我们开始打扫吧!”我们跟随母亲开始打扫。
“噗嗒嗒噗。”
一本我从未见过的书粘着大片灰尘从父亲简陋的橱窗里摔下来,伴随着的是一阵淡黄色的波动。好像它从问世以来,就带来巨大的震撼。
“别碰它……”我捂着口鼻,不听从母亲的劝解,拾起那本书,轻抚,抹掉它表面的风霜,才露出天蓝色的面容。
它吸引了我,在打扫完后,我迫不及待的打开它,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尽管我知道:未经允许私读他人私人物品是违法的。
凉风挑逗我的脸颊,割开毛发,誓要冷透我的身心。
我看完了。这是本日记。作者是位聋哑人。全书最关键的部分是作者遇到女主人公和以后的故事。
而女主人公是位盲人。
一天,作者在上学的路上走着,遇见一个攒着竹竿的少女在新修的路口徘徊,一次次伸出竹竿摸索,又一次次缩回等待。“我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可我的双腿好不给力,迈了数十步才到那少女身边。我平缓地抬起少女的竹竿,不让她感受到我半点喘息,引导着她过马路,才想起她是盲女。‘呵,这也真是悲哀。难道世上只剩下一个人能帮助一个盲人了吗?更别说是个聋哑人。’身边的车鸣,女孩的言语,急刹车的摩擦声,我全都听不见。我唯独知道要扶这个少女过马路。”
“竹竿的另一端传来阵阵颤抖,多半是担心我是骗子吧。忽然好伤心,却又不流泪,多半是习惯了吧。”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作者陪伴盲女走过了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尽管盲女已对那条路再熟悉不过了。
那盲女每天好像都在与作者聊天,尽管作者从未听到,每天都有着不同的心情,尽管无人体会。盲女开始以拉小提琴来报答作者,回应也终于不是沉默阵阵掌声。
就是这么一个聋哑人,帮着一个盲人。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那些拥有最少的人往往能给予你最多。”为什么?为什么天底下那些幸运的人,大多数都没有对那些不幸的人给予关爱?反而是那些不幸的人满怀爱心?我想到了《老王》,老王死前送出最后一点的爱心;《阿长与》,阿长的质朴善良;《蜡烛》,老妇人的慈爱……
我漫无目的地走到街上,忍不住泪想了很多:在被金钱、名利、地位、欲望绑架下,人们难免会失去爱人性,我到底该怎么做?是该随波逐流,对善恶视而不见,还是…汽车的频繁鸣笛打断了我的思绪——一个老妇人正搀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过马路,却被一旁等得不耐烦的司机谩骂。
情景再现,我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就像那本旧日记里那一则一样。
马路边飘荡着悠扬的琴声,盈溢着说不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