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身同感受,所以我相当赞同这句话:“《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没有煽情,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余华不遗余力地展示了误导命运如何摧毁人的生活。”大概所有读者读完这本书都会不约而同的发出这样的感慨吧。周六是悠闲的,中午吃完饭,我在宿舍拿起Kindle看《活着》,打算今天就把它给看完,时间一晃,看到几点我也忘记了,只依稀记得天有点暗了,也愈发凉快,我不禁打了个寒战,看完后我拿着Kindle呆了几分钟之后就下了床,抱住一个从阳台进来的舍友说:“我把《活着》看完了,好想哭,怎么办…”还没等舍友反应过来,我就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哭声猝不及防地传到了宿舍各个角落和舍友的耳朵里。一个舍友问我是不是《活着》让你感动的梨花带雨了呀?我一手把两行热泪擦走,擤了一下鼻子说:太残忍了,实在是太残忍了,主人公的家人一个接着一个地死去了……说完后压抑得以释放,最后以抽泣渐收结束了我的悲伤。
我认为一本好书总有让人有一读到底的欲望,这本书于我来说自然是好书,得到“优秀”的称号背后总是有一个令人敬佩的作者。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句赞扬余华的作品,“简洁有力,直抵人心”是我最直观的感受,但我觉得这样远远不足矣表达对余华的赞扬,所以借指导话剧《活着》的孟京辉的话说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有一两个能用自己的文字把它写出来的人是很幸运的,能够把有形的东西变成无形的东西真是太伟大了,我觉得余华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每一个人的死亡都令我痛心疾首,但有庆的死最令我惋惜。有庆是一个多么懂事能干的小孩儿啊,每天上课前放学后都去割草给他家的羊吃,爱羊胜过爱自己,福贵嫌弃他的鞋子烂得快,辛苦了自己的妻子给他做鞋子,他便拿着鞋赤脚跑去上学。当学校的校长、县长的夫人因为大出血急需用血,当时的有庆只是单纯的想好好表现,想获得老师和父母的赞扬,所以他非常急切地想先献血。抽血的医生为了拍县长的马屁,不停地抽有庆的血,导致了有庆的死亡。为什么偏偏是有庆呢?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懂事可爱的孩子呢?人生来平等,县长夫人的命是命,有庆的命也是命,难道高官的命就比其他人高一等了吗。其实我更想谴责的是抽血的医生,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分,可不能为了讨好比自己更有权势的人而去委屈他人啊。
但回头再想一想,其实不单只是福贵所处的时代有那样的人,一直到21世纪都有这样的人,并且随处可见。因为亲身经历,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比看病更麻烦的事了,我一直不能忘怀的是半年前的一个下午,我陪我同学去看病。从一栋楼挂号,让医生确诊,再到另一栋楼缴费,最后到指定的楼层做检查。拿着缴费单进入另一栋楼,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长长的缴费队伍,不知为什么收费窗口少的可怜,有的窗口好像因为有别的事情暂停服务了。我同学在休息区看着我站了那么久,心疼的走过来跟我一起站了,我说你回去坐着吧,很快就到我们了。眼看着我前面的阿姨缴费完准备走了,突然有一个青年男子,他大步走到窗口前,跟收费员说:我是副院长的亲戚。然后伸手把缴费单给她,收费员立马把她耷拉了半天的脸提了上来,嬉皮笑脸的从青年男子手中接过单,并直接领他到检查室做检查。被插队也就被插队了,收费员回来的时候,她的脸色又恢复到了之前,对我的语气显然是不耐烦的。这一次的经历告诉我自己:好好对自己,少生病。
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不管生活是酸是甜是苦亦或者是辣,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活着,因为经历过五味杂陈的生活才算得上是生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