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两月前,一女留学生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令广大国人愤慨不已,原来是她在演讲中大批特批中国空气质量,又言“美国的空气令我陶醉”。我国键盘侠立刻出征,给其冠以辱华之名,这位女生瞬间被铺天盖地的咒骂所淹没——这样行为让观战国人拍手称快,我却有别样看法。
该女生一席话,确是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表现,但我们在气愤之余,更应思考她究竟为何口出此言。自2010年起,雾霾便悄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霾层好似我这些年来的镜片般日益厚重,蚕食着我们的健康和美丽的蓝天白云。稍加思考便能得知,是我们的工业发展太过迅猛,才有如今的局势。就正如柴静笔下的山西高官,“我们的国家向来是先发展再治理”,有人劝他,他又说,“有钱什么办不到”?在这样的思想下,我们如今“为人民服雾”或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吧。
据调查,中国人中为了取得成功可以完全改变或中断当前生活的有70%,而国外仅占55%:绝大多数中国人认为财富是判断个人成功的标准,国外则为33%。由此可见,向“钱”看齐已然成为当代国人的生活准则——啊,不,确切来讲,为了钱,他们可以不要生活。
诚然,人类无法抗拒贪婪这样一个编码进基因,镌刻入骨髓的天性。君子爱财,也并非什么难以启齿的事。但是,当且仅当你是一个精神富足的人,你手上的财富,才有它真正的价值。在构思作文的过程中,我简单思考了这种现象出现的本质原因:首先,我国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这也正是为什么我国GDP已跃居世界第二,发展却仍慢于发达国家。中国在教育方面仅投入4%的资金,而德国竟高达90%,何况中国广袤大地,总有一些孩子出生便注定命贱如草,这件事没人敢明说,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仅靠精准扶贫和共同富裕解决不了的难题。试想,当你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甚至不知道能否见到明天的太阳的时候,谈什么生活、精神都未免太过可笑,远不如一块面包来得实在。
其次,我国更加注重技术型而非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是因为上述原因,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大量劳动人口解决建设问题,从每个城市大量的技术学校和火遍中国大江南北的“蓝翔”中可见一斑。同时,这种技术工作,上手快来钱也快,满足了人类对于高即时回报性的追求,不用在学校当“苦行僧”,自然成为了大多数人的不二选择。于是许多人放弃了生活,开始为了钱挣扎奋斗。
最后则归因于“成功学”的洗脑。21世纪初期,人们生活稍显富裕,许多所谓大师、专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头。他们大多打着一夜暴富的旗帜,四处周游演讲,这和不劳而获的人们的想法一拍即合——因为没人会告诉你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也没人告诉你李嘉诚娶了自己的富豪表妹庄富明,靠他舅父的资金支持发展起来。相信“成功学”的人坚信自己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却不知已被它推进了不见曦月的深渊。
我前几日看到了李银河老师发的推送,她说不喜欢的事,即便努力也很难做得成,喜欢的不刻意做也会有成就。这话听起来难免不切实际了些,但绝对不无道理。她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不要把时间和生命过多浪费在所谓的功名利禄上,而应去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这样的结果,成功与否倒是其次,至少享受了自己喜欢的人生。这让我想起了斯皮尔伯格,一位花了37年读完大学的天才导演。
你或许会问我,37年才读完大学,如何称得上是天才?而我要说,这37年时间,才是他值得敬重的地方。他就读于哈佛大学,大二获得了在好莱坞环球影城工作的机会,因钟情影视毅然辍学,这意味着他失去了在世界顶尖大学读书的机会。他告诉父母,如果他的影视事业不成功,他会重新回来念大学。
37年后,他回来了。人们为了种种原因念大学,有人为了教育,有人为了父母,而他不是因为事业受阻,是为了他的孩子。此时他是七个孩子的父亲,一直强调上大学的重要性——而他自己却没有读完大学。于是,他再次返回校园。顺带一提,他导演的三部《侏罗纪公园》为他的古生物学换来了三个学分。
他选择辍学是因为他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我们中间有些人知道,有些人却并不知道。我们只是一味地随波逐流,却忘了聆听自己内心的低语。
从电影学角度来看,我们需要一个“角色定义时刻”,比如星球大战中,Rey意识到原力的觉醒。电影只会有一到两次这样的时刻,但我们的生命中却随处可见,只是大多数人掌握不住——我们一直在聆听别人的声音,家长、老师向我们灌输的智慧和信息,导师告诉我们世界如何运转。就像哈利·尼尔森唱道:“每个人都在议论我,所以我听不到我自己的内心。”这样相当可怕。
我们从小就知道金钱和权力的美好,它让我们有吃不尽的零食,用不完的玩具,父母会教导你如何赚钱,却忽略了你内心的声音,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
并非旌旗大展万人呼喊才是英雄。中国科研院中无数的教授,或许一生赚到的钱都比不上当红明星一场片酬,但他们才是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每个人都应抓住自己的“角色定义时刻”,就像《拯救大兵瑞恩》中所说:
——不要辜负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