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宝典作文高中作文详情

让我们试着放手

2020-12-04高中作文

  传统,始终是一个民族怎么也绕不开的话题,时光的流沙透过层层筛孔,沉淀下一个群体的记忆。城市化进程的洪流下,越来越多的人为传统节日的精魂不再痛心疾首。“保护”,俨然成了主旋律。

  然而我们所紧紧握住的,真的值得我们如此耗费心力吗?

  平心而论,对于传统节日的保护,已然逐渐深入社会的骨髓。在一干所谓“有识之士”的呼吁下,上至达官,下至布衣,莫不对传统风俗充满留恋。各地日渐兴起的节日活动,各大电视台花样翻新的节日特别节目,所有的一切似乎昭示着传统的“开元盛世”,然而一片热闹的背后,体现出的其实是文化的不自信。我们急于用那些甚至已经消失在上一代人记忆中的习俗的形式,来装点门面,做给别人看,当然也做给自己看,舶来文化的轮番轰炸下,我们害怕了,于是我们饥不择食地在传统中寻找养分,精致的,有毒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搅成一锅,“噼噼啪啪”热热闹闹,你也高兴我也高兴。管他呢!传统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倒还时不时有几个洋大人前来顶礼膜拜,更是唬得广大群众不亦乐乎,只不过吵得越凶,心里就越没主见。这种文化保护的姿态很自然,也很合理,却在某些人的推波助澜之下,逐渐演变成一场又一场闹剧。如今的文人,不论名气大小,学识多寡,全都爱淌传统节日的浑水,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番指点,内容无非就是“保护传统,传承精神”云云,同样的话题呈现在无数中学生的文章中,也不论是否真的怀念,反正几笔对传统的担忧总是深刻的,阅卷老师就爱个思想深刻,到最后深刻到一块儿去了。传统成了媚俗的工具,节日成了经济的附庸。这种表面的繁华一直延续,不仅仅是民间,官方尤甚。譬如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在端午节举行赛龙舟活动,看似搞得风生水起,有模有样,留给人们的,也不过就是“热闹”二字罢了。主办者赚了个盆满钵满,传统节日习俗说到底不过是跟着GDP走,明为推崇,实则利用,这实际上将大众向浮华的方向引导,所谓的“保护成灾”,大概就是这样吧?又或者再找于丹、易中天之流上台胡侃几句传统文化,也能忽悠一大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亵渎。

  我们真的应该放手了。实际上,对于传统的人为破坏少之又少,为什么那些习俗仍在一天天离我们远去?大声疾呼的同时,又有谁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是我们的保护不够有力吗?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推而广之,任何事物,只要失去其“理”,便不再有存在的价值。这表现为历史的自然选择,如同一艘船,乘客多了,就要适时扔下一些不必要的东西,不然船就会沉没。人力、财力的投入,换来的仍是一年冷清过一年的春节,所显示的,正是这种必然。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却要求人们还像农业社会时那样行为,只能是文化世界的海市蜃楼。精华也罢,糟粕也罢,绝非我辈所能妄加品评,但只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注定会被大众抛弃,这种抛弃是无意识的,或迅猛,或缓和。所以再怎么紧紧抱住不放,也只能是劳民伤财,那倒不如放手。当然,我并非提倡完全自由放任,只是反对人为的过分干涉,无论是保护还是破坏,都有可能起反作用。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我们面临着太多的变革,以至于尚来不及接受。但无论如何,这一切并不会比竹简到纸张的过渡相差多少。

  这种变化已然开始深入,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曾经的想法不过是杞人忧天。我们只看见春节越来越冷清,为什么看不见机场车站无数人辛苦奔行,只为求一票得骨血相聚?我们只看见端午不再挂艾蒲,不再赛龙舟,为什么听不见屈平词赋仍旧口口相传?我们只看见中秋之月无人赏,为什么看不见万户人家团聚桌前,圆过天上的婵娟?是的,我们还是我们,从未改变。这些才是真正的传统,值得一个民族永远铭记的传统。而那些乱七八糟的形式,就让它们去吧,该走的总归是要走的,我们无力挽留,也无须挽留。

  正如孙文先生的一句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想,让我们试着放手吧!

 

再来一篇
上一篇:理想和成就成正比下一篇:提笔以前怎样安放你自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