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奶奶的家中,眼睛能够饱览古色古香的家具,鼻子能够嗅到家乡的气息。至于最具有代表性的要属耳朵听到的了,这是家乡的符号,家乡的标志——一口标准的川音。
不论是走在大街上,还是呆在餐馆中,一听到家乡的符号总是在眼前一亮,四处找寻,虽然是陌路人,毫不相干,甚至是家乡的南北两极,但总感觉有话可说,倍感亲切。
对于家乡的符号,奶奶可是一名最优秀的散播人,记得那几天生病住院了,奶奶很着急得跑来医院,从她的脸上我读到了关爱和担心。
本想安慰奶奶几句却被隔床小孩的奶奶抢先一步。
“老太太家里哪里的啊?”原来她听出了家乡的符号,脸上,喜悦与兴奋交织着,奶奶也显出几分喜悦。
“富顺那边咧!”听上去就像一种叫卖,一种吆喝,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这便是家乡符号的特点。
“噢……”两位老人热火朝天的攀谈着,好不热闹,从江东聊到江西,从四川聊到山东,从生活聊到子女。外人看来,就像是一对老姐妹,分隔多年,攒了一肚子话。
事实呢?把心与心联系起来的,正是这家乡的符号啊。这符号,我不会表达,我不担心这从小生活在华北地区的孩子会曲解家乡的符号。
如今,流传在大街小巷的,是普通话,这家乡的符号早已不多见了。偶尔得以惊喜的,也是普通话版的乡音,抬头一看,竟是打扮得有些过分妖艳的时髦女郎,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不见了,代之以涂红抹绿,添金加银,着力与对个性的追求,它的特色被无度的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
家乡那边,还依然以淳朴与天真传递着家乡的符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