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仓廪实衣食足之后,众皆知荣辱乎?显然,其不全然也。仓廪实之人继续搜刮粟米,衣食足之人继续聚敛衣帛,最后个个捞的腰缠万贯,而荣辱心却无处可置。
难道于人来说,知荣辱这门必修课,竟不及如粪土般的身外之物吗?
纵观古今,因权势钱财丢弃荣辱心的例子不胜枚举。南宋小朝廷受金兵压迫,摇摇欲坠,而主和派却主张媾和来保全明日黄花的地位。明魏忠贤发动叛乱,矫诏纷出,残害忠良,民间生灵涂炭。而现今社会,拉关系,走后门,接完全成了到达高薪强权职位的必不可少的途径。荣辱心被金钱权势的私欲吞噬殆尽。人生的着门必修课,就这样被无情的从基本课程中剔除,留下的全是“拜金主义”、“走后门”、“潜规则”的全然扭曲人性的科目。他们抛弃荣辱心,堂而皇之的笼络人心,排挤对手,陷害他人,却还自以为是的夸耀自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英雄好汉”。把荣辱出卖,所作所为无非是辱人贱行,其身无非是披着“高尚”的卑鄙之人。如同沉积在澄澈溪水里的泥沙,看着周围清冽的溪水,便臆断自己也如其般清澈空灵,实则不知自己有着肮脏丑陋的本质。岂不悲夫?
那么,若为躯体丑陋,其心灵也一样不堪入目吗?
汉代司马迁因李陵案牵连获罪而受到宫刑。同僚觉得他是丑陋的,不再完整的。司马迁自己也以此为耻。“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但他更已不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耻。荣辱心的耻辱感给他以动力,磨灭了恐惧,造就了“千古绝唱”。而对荣耀的追求,光辉了他的人格魅力。伏地而起,勇于超越,坚持不懈,荣与辱极大地拓展了他内心的美与善,并由外在的非凡意志集中地体现出来。荣辱并相依存,辱以悲痛勉励人,荣以更高的信仰和理想推动人。知荣辱方能高尚,方能窥探内心所缺,拓宽心扉,完善自身,升华自我。范仲淹以忧己之喜悲为耻,以忧民之多艰为荣,其心之荣辱感由此升腾为国恨民忧,其高尚之心可见一斑。知荣辱之人,耳聪目明,明辨是非,孰轻孰重于其身易明也。
人之知荣辱,为人生之必修课。荣辱心之于人,亦如水之于游鱼之不可或缺也。
吴江市高级中学高三:徐宇恒